宁波瑞阁口腔易芳竹医生:10年专注儿童牙齿矫正与美白的温柔守护者
在宁波鄞州瑞阁口腔诊所,有一位被孩子们亲切称为“易阿姨”的医生——易芳竹。从业10余年来,她用的技术和温暖的笑容,帮助上千名孩子摆脱牙齿问题的困扰。从儿童功能性矫正到青少年早期干预,从牙齿美白到牙周健康管理,这位始终坚守临床一线的口腔医师,用行动诠释着“让孩子快乐看牙”的执业信念。
从学霸到儿童牙科:一位医者的成长之路
毕业于院校的易芳竹,职业生涯始于对口腔医学的浓厚兴趣。不同于多数同行选择全科发展,她特别关注儿童牙科领域,每年定期赴北京、上海等地进修,将的儿童早期矫治理念引入宁波。在瑞阁口腔接诊的7年间,她发现宁波地区儿童错颌畸形发病率较高,于是针对性研发了“阶段性干预方案”,通过游戏化问诊和渐进式治疗,让4-12岁儿童在轻松氛围中完成矫正。
四大核心技术的临床实践
1. 儿童功能性矫正:针对口呼吸、吐舌等不良习惯导致的牙列不齐,采用MRC肌功能矫治器,3个月可见明显改善。
2. 青少年早期矫正:运用3D数字化分析技术,在替牙期就能预测牙齿生长趋势,避免后期拔牙矫正。
3. 微创美学修复:对于氟斑牙、四环素牙等问题,采用渗透树脂技术,1次治疗即可牙齿自然色泽。
4. 牙周健康管理:“绘本式口腔卫生指导”,让孩子通过趣味动画掌握正确刷牙方法。
把诊所变成儿童乐园的温馨细节
走进易医生的诊室,随处可见巧思:检查椅旁挂着卡通牙齿模型,器械托盘做成小火车形状,治疗结束时孩子能获得“勇敢小卫士”贴纸。这些细节背后是她坚持的理念:“恐惧源于陌生,当孩子把看牙当成游戏,配合度自然提升。”不少家长反馈,以前抗拒看牙的孩子,现在会主动提醒预约下次检查时间。
持续精进的学术态度
尽管临床工作繁忙,易芳竹仍保持每年参加3-4次培训的习惯。2023年,她将美国儿童牙科学会的“Tell-Show-Do”行为引导法本土化,结合宁波方言编写了儿歌式指令,使低龄患儿配合度提升40%。“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标准化的治疗方案需要个性化调整。”这是她常对年轻医生说的一句话。
给家长的五点实用建议
1. 乳牙期就要关注牙齿排列,3岁可进行正畸评估
2. 发现孩子长期口呼吸应及时干预
3. 替牙期每6个月做一次咬合检查
4. 避免让12岁以下儿童使用电动牙刷
5. 牙釉质发育不全需尽早做渗透保护
在宁波家长圈里,易芳竹医生以耐心细致著称。她没有令人炫目的头衔,只有抽屉里孩子们送的画作和十年如一日的专注。正如她所说:“看见孩子矫正后绽放的笑容,就是这份工作好的回报。”每周三下午,她都会预留“特殊需求儿童”专属时段,用更多时间帮助自闭症等特殊群体患儿。这份超越常规的用心,或许正是众多家庭选择她的原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