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什么?这些症状你可能正在忽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许多人以为只是"上火",殊不知这背后藏着一个沉默的口腔——牙周病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常见口腔疾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诊者不足20%。
你的牙齿正在经历这些危险变化
牙周病的发展像一场慢动作的灾难片:初只是牙龈红肿出血(牙龈炎阶段),接着出现口臭、牙龈萎缩。当发展到中重度时,牙齿会开始松动移位,咬不动硬物,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显示牙周病菌可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与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关联。
三大高危人群要特别注意
1. 吸烟者:尼古丁会收缩牙龈血管,掩盖出血症状,等发现时往往已到晚期
2. 孕妇:激素变化会使牙龈炎症加重,可能影响胎儿发育
3. 糖尿病患者: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易出现牙周
即使不属于高危人群,每年也应进行少一次牙周检查,简单的牙周探诊就能发现问题。
治疗不是终点,维护才是关键
规范的牙周治疗通常需要3-4次:先清除牙结石(洗牙),再进行龈下刮治,者可能需要牙周手术。但完成治疗只是步,后续维护决定疗效能保持多久。建议治疗后个月复诊,之后每3-6个月检查一次。日常使用牙线、间隙刷清洁牙缝,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,能有效控制菌斑。
关于牙周病的五个认知误区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实际上是清除了本就该清除的结石
误区二:"牙齿松动只能拔掉"——中度松动通过治疗可能保留
误区三:"治疗一次就能"——需要终身维护
误区四:"老了都会掉牙"——正确护理可终身保有牙齿
误区五:"牙龈出血用止血牙膏就行"——这只是掩耳盗铃
预防比治疗简单得多
预防牙周病其实只需要做好三件事:每天有效刷牙两次(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),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,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。对于已经出现牙龈萎缩的人群,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感牙膏。记住,当发现下列任一情况时,请立即就医:牙龈持续出血超过两周、牙齿出现明显松动、牙龈红肿化脓。
牙齿是我们的天然咀嚼工具,牙周组织一旦就。与其等到需要做昂贵的种植牙,不如从现在开始重视牙周健康。下次刷牙时,不妨多花两分钟仔细清洁牙龈边缘,你的牙齿会感谢这个小小的改变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