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你的牙齿正在悄悄“求救”,这些信号别忽视!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早期警报。作为困扰我国近90%成年人的口腔疾病,牙周病就像沉默的“牙齿”,初期不痛不痒,等出现松动脱落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这个被低估的口腔健康威胁。
一、牙周病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细菌在挖墙脚
很多人把牙龈红肿出血归结为“上火”,喝点凉茶就完事。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牙菌斑——那些黏附在牙齿表面,用漱口水冲不掉的细菌薄膜。当它们长期堆积形成牙结石,就会像水泥一样牢牢附着在牙龈边缘,细菌产生的逐渐侵蚀牙周组织,终导致包裹牙齿的“地基”塌陷。
二、这些症状超过2条,建议尽快就医
• 刷牙或用牙线时牙龈出血(非偶尔现象)
• 牙龈颜色暗红,边缘呈现肿胀“波浪形”
• 口腔长期有异味,刷牙也难消除
• 牙齿突然对冷热敏感
• 感觉牙齿变长(实际是牙龈萎缩)
• 咬硬物时牙齿有轻微晃动感
三、别等牙齿松动才治疗,三个阶段要分清
早期(牙龈炎):洗牙+正确刷牙就能逆转,治疗费约200-500元。
中期(牙周炎):需做龈下刮治清除牙根表面结石,费用800-2000元不等。
晚期:可能出现牙齿移位或脱落,治疗复杂且可能需要植骨手术。
四、日常护理的3个关键动作
1. 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震动清洁,切忌横向拉锯式刷牙。
2. 牙线使用:每天少一次,重点清理后牙邻面,动作要“贴边下滑”而非生硬按压。
3. 冲牙器辅助:水流冲走食物残渣,但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线。
五、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解答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
这是典型误区。牙缝本就存在,之前被肿胀的牙龈和结石填满,清洁后真实状态。
Q:治疗需要打麻药吗?
龈下刮治通常需要局部麻醉,现代麻醉技术能让过程基本。
Q:治疗后牙齿敏感怎么办?
使用感牙膏,避免两周内进食过冷过热食物,一般1-2个月会逐渐缓解。
六、特别注意这些高危人群
• 妊娠期女性(激素变化加重牙龈炎症)
• 糖尿病患者(伤口愈合慢,感染风险高)
• 长期吸烟者(尼古丁收缩血管掩盖出血症状)
• 父母有牙周病史者(遗传因素占30%)
牙齿的求救信号往往很隐蔽,建议每6-12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。就像体检发现高血压要及时干预一样,早期的牙周治疗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省下后期高昂的修复费用。记住:牙龈出血不是牙齿的“小脾气”,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健康警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