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什么?牙齿健康的隐形守护者
你是否常遇到刷牙出血、牙龈肿痛的情况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并非只是“洗牙”,而是针对牙龈、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的系统化治疗。据统计,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,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若忽视治疗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
牙周病的三大预警信号
1. 牙龈出血:刷牙或吃硬物时出血是常见症状,说明牙龈已处于炎症状态。
2. 持续性口臭:牙结石堆积引发的细菌代谢会产生异味。
3. 牙齿移位:当牙槽骨被时,牙齿可能出现缝隙或位置改变。
四种主流牙周治疗方式详解
基础治疗:通过超声波洁治(俗称洗牙)去除龈上牙石,配合龈下刮治清除牙周袋内菌斑,适合轻中度患者。
药物治疗:局部使用缓释型抗菌凝胶,或短期口服抗生素控制急染。
手术治疗:针对深度超过5mm的牙周袋,采用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修复受损组织。
维护治疗:每3-6个月的复查,就像汽车的定期保养。
治疗过实体验分享
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全口探诊,用带刻度的小钩测量每颗牙的牙周袋深度,这个过程会有轻微酸胀感。治疗中使用的仪能有效降低不适,多数人反馈“比想象中轻松”。完成基础治疗通常需要2-4次,每次间隔1周左右。
关于价格的透明解读
根据治疗难度差异,费用大致分为三档:基础洁治约200-500元/全口;龈下刮治按颗计费约50-150元/颗;复杂手术单区域费用在2000元以上。通常可覆盖部分基础项目,建议提前当地政策。
治疗后必知的护理要点
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、饮酒和进食染色食物。建议改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。副医师李明提醒:“牙周治疗后的头两周,刷牙出血属正常现象,持续出血需复诊检查。”
常见误区澄清
误区一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 —— 牙缝本就是结石占据的空间,清除后显露出原有状态。
误区二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 —— 牙周病需要终身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管理。
误区三:“只有老年人才需要” —— 临床发现20多岁出现牙槽骨吸收的逐年增多。
选择机构的建议
查看医疗机构是否具备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操作医生应持有口腔执业医师证。建议优先选择配备牙周探针、口腔显微镜等设备的机构。注意:避免接受非医疗机构开展的“美容院洁牙”项目。
预防优于治疗的日常方法
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45度角朝向牙龈),每天使用牙线清理邻面。每年少一次洁治,糖尿病患者、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应增加每年2-3次。观察发现,正确使用冲牙器的人群牙周炎发病率降低42%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