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套怎么选?正畸医生教你避开这些常见误区
近两年,身边戴牙套的人越来越多了。地铁上、办公室里,金属托槽的反光时不时就会晃到眼睛。但真要自己去选牙套时,很多人却犯了难:价格差好几万的材料到底有什么区别?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,把牙套那点事说清楚。
先搞清楚你的牙齿需要什么
很多人一上来就问"哪种牙套好",其实就像问"什么药管用"一样不科学。正畸医生看诊时,通常会先看三个指标:牙齿拥挤度、咬合关系、面型凹陷情况。简单来说,如果只是门牙有点歪,选择范围就广;要是还伴随地包天或龅牙,可能就需要特定类型的牙套配合骨钉使用。
市面上主流牙套优缺点对比
金属托槽:就是大家常说的"钢牙",价格通常在1.5-3万元。优点是矫正力度强、速度快,适合复杂病例。缺点嘛,就是吃饭容易挂菜叶,相亲前记得检查牙齿。
陶瓷托槽:比金属的贵5000-8000元,远看像小米粒粘在牙齿上。美观度提升但厚度增加,刚开始可能觉得嘴巴更突。有个冷知识:喝咖啡容易染色的是托槽周围的橡皮圈,不是托槽本身。
隐形牙套:价格区间大,国产2-4万,进口4-6万。每天要戴满22小时,吃饭刷牙都得摘。别看里说"完全隐形",实际上近距离还是能看出透明膜痕迹,适合自律性强的人。
这些智商税别再交了
有人花大价钱做舌侧矫正,结果舌头磨出溃疡;还有人迷信7天快速矫正,后把牙根搞松动。记住两个原则:牙齿需要时间,正规方案都要1-2年;没有"完全不疼"的矫正,适应期酸胀感是正常的。
戴牙套后怎么护理
买个冲牙器真的不是智商税,正畸期间清洁死角少多出30%。牙刷要选小头软毛的,别信"正畸专用"的营销话术,重点是刷牙手法。容易被忽略的是牙缝刷,金属托槽的每个托槽周围都要转到。
关于矫正年龄,30岁完全来得及。见过励志的是48岁的阿姨,矫正完整个人年轻了五岁。但成年后矫正要特别注意牙周健康,牙龈萎缩的速度会比青少年快。
选择医生比选牙套更重要
同一个病例,不同医生给出的方案可能相差。建议初诊时带着这些问题:是否需要拔牙?矫正后脸型会有哪些变化?是否有替代方案?遇到只说"相信我"却不解释原理的,建议换一家看看。
后提醒,别被网红诊所的装修迷惑。正规医疗机构必须公示医生执业信息,种植牙和正畸都属于医疗行为,美容院根本没有操作资质。下次复诊时,不妨注意下治疗室的消毒流程是否规范,这些细节往往藏着真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