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可忽视:早期症状与科学防治指南
刷牙时牙龈出血?早起口腔异味明显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困扰我国近9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,牙周病正悄悄侵蚀着国民口腔健康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"牙齿"。
牙周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?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细菌在牙龈边缘安营扎寨引发的慢性炎症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会形成坚硬的牙结石,不断刺激牙龈。初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,这叫牙龈炎;若任其发展,炎症会逐渐牙槽骨,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,这时就升级为牙周炎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进展缓慢,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。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这时牙槽骨可能已经损失过半。有研究表明,35岁以上人群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不是龋齿,而是牙周病。
这些信号提醒您该看牙医了
如果您出现以下任一情况,建议尽快预约牙周检查:
- 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
- 牙龈持续性红肿或疼痛
- 牙齿看起来变长(牙龈退缩)
- 牙齿间出现缝隙或松动
- 口腔异味难以消除
防治牙周病的三个关键阶段
阶段:日常预防
每天少刷牙两次,配合使用牙线或冲牙器。记住,巴氏刷牙法比大力横刷更有效——牙刷倾斜45度,小幅震动清洁牙龈边缘。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,及时清除牙结石。
第二阶段:治疗
确诊牙周炎后,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龈下刮治、根面平整等治疗。这些听起来吓人,其实在局部麻醉下几乎。重度患者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或激光治疗。
第三阶段:维护期
治疗后3-6个月需要复查,通过牙周探诊评估情况。这个阶段家庭护理尤为重要,医生可能会推荐专用牙周护理牙刷和含氯己定的漱口水。
关于牙周病的常见误区
误区一:牙龈出血是上火
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归结为"上火",喝凉茶了事。其实这是炎症表现,需要清洁和治疗。
误区二:洗牙会损伤牙齿
正规洗牙使用的是超声波震动,不会磨损牙釉质。洗后短暂的敏感是牙龈健康的正常过程。
误区三:掉牙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
健康的牙齿可以伴随终生。老年人掉牙多因长期牙周病未治疗导致,并非自然规律。
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
孕妇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,建议孕前做好口腔检查。糖尿病患者牙周病进展更快,血糖控制与牙周健康相互影响。吸烟者牙周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-6倍,戒烟是有效的辅助治疗。
牙周健康关乎全身
近年研究发现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。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更高,孕妇可能增加早产几率。维护牙周健康,其实是守护全身健康的重要一环。
牙周病防治没有捷径,但掌握正确方法就能有效控制。记住:及时就医、规范治疗、定期维护,这三步走能让大多数患者的牙齿"转危为安"。下次刷牙时,不妨多花两分钟仔细清洁牙龈边缘,这可能是划算的健康投资。


